第316章 拆潼关杨林不忍 欲平蜀问计李靖-《隋风烈》


    第(2/3)页

    “皇叔,目前内乱已平,诸藩皆墨,中原再无战事,此关从此便形同虚设了,反倒阻碍了中原与我关中的交流。再说,如今黄河水系连通了广通渠、永济渠和即将开通的通济渠,今后人员物资往来多数都会通过水道,不再经由潼关了,不如拆除了,侄儿有意拨巨资修建京城到华阴经潼关再到东都洛阳的八马并行的大路。这条路一旦通了,将联通西域和我中原诸州,将极为方便的进行物流运转。说他是条富裕之路也不为过,因此何必在设一道潼关关卡呢?皇叔若是闲暇无事不如代替韩擒虎老将军出任潞州讲武堂院办兼总教习,以皇叔在我朝之威望更可吸引大量武生学子前往求学的,皇叔平生所学也有个传承,不知皇叔愿意否?”

    “呵呵!从今日早朝皇侄表现看,已经超越了汝父了。诸事考虑周全,安排的井井有条。宇文化及、卢照邻等百官无不信服。由此可见,皇侄作出的安排俱都在理,也罢!就依你,将潼关拆除了去,如同那早已拆毁的函谷关。韩擒虎那老儿何德何能怎能教出好学生来?据说他去了盱眙镇守了,不务正业,还占了总教习之位。就让皇叔去潞州讲武堂吧!为皇侄这大隋天下多培养些青年将领。”杨林抚须笑道。

    “好!有皇叔坐镇讲武堂侄儿也就放心了。今后天下武生便都是皇叔的门生了,都是我杨家嫡系,侄儿用起来也更加顺手,侄儿先谢过皇叔了。”

    “呵呵!皇侄倒说得有理,天下武生竟出杨门,好!好啊!”杨林大笑着,脸色红润,仿佛瞬间年轻了几岁一般。

    “皇叔只在月底便可到讲武堂赴任,那时便有一批新入学的武生等着皇叔教诲。”

    “好!月底老夫便去潞州。皇侄休息吧!老夫去矣。”

    “侄儿送皇叔出门。”杨二坐不住了,赶忙起身搀扶着老杨林往书房外走去。

    第二天朝议时,原本准备就防务部、刑督部和军情处相关事宜展开讨论的,但刚刚才议完防务部在登州湾设立皇家水师讲武堂一事后便被一封突如其来的急报给打断了。

    这封急报是军情处一名百户官从益州成都急送回京的。原来被派往益州成都驻防的西部战区第12军果然未被剑门关蜀将放行,守关蜀将得到的蜀王命令是不得放朝廷一兵一卒入蜀。而来自成都的急报正是蜀王杨秀阻止12军入蜀的内部消息以及坚定反抗中央朝廷维持蜀国独立的具体部署。

    杨二看罢急报内容后,气得当堂将急报扯得粉碎。虽然在内心对这种结果是有所准备的,他知道蜀中杨秀封国政权是由当地几大士族集团掌控的,自己的四弟蜀王杨秀说白了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蜀王,而自己在大隋所施行的土地新政无疑将会改变蜀国现状,极大的触碰了蜀中几大士族集团的利益,这些士族集团仰仗着巴蜀地形闭塞,蜀道艰难,易守难攻,便强烈拒绝中央王朝军队入蜀,意欲牢牢的抓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不肯改变分毫,甚至不惜独立建国与朝廷对抗。

    杨二知道入蜀的难度较大,但没想到蜀王杨秀在几大士族蛊惑下敢于公然对抗中央皇朝。不光拒绝朝廷大军入蜀,还公然叫嚣独立和战争。这是让杨二最不能忍的,任何想独立的地方政权绝对都是不能接受的,就算他是自己名义上的弟弟杨秀。

    “陛下,现在我朝国力军力强盛,无需大动干戈,只需下令已在剑门关的第12军对剑门关发起总攻即可,一旦攻克剑门便可长驱直入攻入成都,一举灭掉蜀国,捉拿反王杨秀。”宇文化及厉声谏言道。他这一建议得到了与会的各大战区将军们的赞同。

    “不!剑门关极其险要,只可作佯攻吸引蜀国兵力到这一方向,要破蜀还需另寻路径。”在后世杨二曾经去剑门关旅游过,喜欢三国的他早就想探究剑门关的险要,到了剑门关实地看过之后,他也不禁对这处险关充满了敬意。难怪2000年前的蜀国大将姜维能在剑门关抵挡住魏国钟会的灭蜀大军,这里确实是超级的易守难攻。杨二也知道自古以来这道险关从未被攻破过,哪又何必让自己的军队去重蹈覆辙呢?所以,杨二听了宇文化及之言后便断然否决了从剑门关入蜀的想法。

    “陛下,蜀国闭塞,入蜀道路极少,如今最常走的便是经剑门至江油再到成都这条入蜀通道。其他也有两三条入蜀道路但大都过于艰险,不适于军队通过啊!”宇文化及再次说道。

    “李靖将军,你怎么看?”杨二点着低头不语的李靖的名字问道。

    “陛下,臣以为若是在剑门采用佯攻之势,那么便另有两条路可攻蜀。一条便是臣认为最佳的攻蜀路线,即从西面的荆州方向入蜀,走当年蜀汉皇帝刘备入蜀的路线,此路较为平坦可供大军通过,缺点便是距成都较远,沿途需攻打的城池较多;另一条嘛~便是最近的一条入蜀路线---”

    “汝是说避开剑门关而走米仓道?”杨二问道。

    “正是,从南郑出发一路向南翻越米仓山直入巴中郡,攻下阆中便可直抵成都。但也是条艰险之路,主要是我军后勤骡马车仗难以行走。”

    “嗯!普通商旅可走米仓路,但数万军马恐难以通过,看来最佳入蜀之路便是取道荆州了。”杨二想了想说道。

    “陛下,荆州现属梁国,我朝欲驻军梁国都还未得到梁王萧岿首肯,他如何能让我朝借道荆州以攻巴蜀?”内务相裴世矩提醒道。

    “是啊!不过算起来萧岿一行也就在这两天便该到京城了,是该对梁国有个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才行,能否借道出兵待朕与梁王萧岿商议后再定。朕倒是有意前往成都走上一遭,看看吾弟治下的蜀国风土人情如何?也许可不必动用刀兵便能解决蜀国,呵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