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梨花落尽月又西(三)-《轸花辞》
第(2/3)页
于是按照即得线索。她可不可以这样猜想:在火灾之前的某一天,有人把尸体埋在了梨花洲的门口,尸体身上恰好有梨树的种子,或者说这个人手里正好握了几颗梨树的种子。种子吸收了死人身体和地底泥土的营养,芽长大直至枝繁叶茂。
第四:这个人很可能死于利器所伤。
经历了这些年的腐化,尸骨上难免有些残损的地方。但是尸骨上却有两处奇怪的缺口,似乎是利器所为。一处在左边肋骨,缺口处于人身体的左侧面,伤口斜着向下,高度大概在心脏的位置。很大呈三角形状,一处在右边肋骨靠近后背胸椎的地方,那处缺口很小,斜着向上,用肉眼看很容易忽略,楚云汐是用手摸出来的。
她闭上眼睛,在黑暗中模拟那人被杀时的情形,伤口既然一深一浅,那么致命伤自然便是重伤处了。如若一刀毙命凶手何必再补一刀非致命伤呢,所以最有可能的情况应该是凶手第一刀下手不重没有杀死死者,所以才有了第二处伤痕。
因此她还原的凶案过程是这样的:凶手先用形似锥子之类的东西从死者背后袭击,伤口在右侧且不深。凶手见死者没死拔出凶器,想要再刺一刀。而死者则在受伤后想要看清凶手是谁,他面向左转,转到一半时,恰巧身体左侧对着凶手,凶手一刀从死者左肋插入心脏,死者当场倒地身亡。
当然了猜测仅仅是猜测猜测,猜测不等同于事实。若想得到准确可靠的结论必须要通过仵作的尸检。毕竟这尸体只剩下了一具白骨,他肉身上是否还有其他伤口,就不得而知了。也许这些伤口是在死者事后,凶手故意弄得用来掩人耳目也未可知。他也不一定是被利器所杀,单凭两处骨头上的伤痕轻下结论未免武断,他也可能死于中毒、溺水,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是被烧死的。她有把握的仅是,这人不是死于十年前逼她离开家的那场大火就是了。
相比于这个人究竟是怎么死的,以下疑问则显得更加棘手:
一、死者是谁(死者的身份)?
二、凶手是谁(凶手的身份)?
三、杀人动机?
四、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楚云汐觉得最诡异的一点:死者是府里的人还是府外的人?
府里的主人全部健在,所有的奴仆也都被登名造册,是有据可查的,如果无缘无故少了一个人,会没人知道?因而基本上可以排除死者是府里的人的可能性。
假使他是外面的人,那就更说不通了,会有人在外面杀了人,然后躲过楚府层层守卫,穿墙过户跑到梨院门口神不知鬼不觉将尸体埋在这里,瞒天过海,掩人耳目十几年?纵使杀人者是对府内地形极为熟悉的府内人,怕是也很困难吧。
无论哪一种假设在她看来都很难自圆其说,况且销埋尸体的最佳地点该是城外的乱坟岗,而不是楚府这样的高官府宅。除非凶手想自掘坟墓,但若是那样,何不干脆把尸体扔在楚宅门口。
楚云汐想的头都痛了,她抬头看看了太阳,惊讶地觉太阳早已西斜,紧接着肚子咕噜一声响,提醒她,她耗在这里已有小半日了。
待她要离开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尸骨怎么处理?难道就放在这儿?楚府有藏了太多不为人之知的秘密,命运既然钦点了她做揭秘人,她就必须勇敢的承担起这个角色的使命。
这个尸骨也许是一具含冤莫白的孤魂,也许他也是丞相造成的悲剧,她有责任让他重见天日。她决定把尸骨带回家去好好研究,可此时阳光普照,带着一幅人骨在街上溜达,未免太过招摇。她不如先将其浅埋起来,等到晚上再来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