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清河,甘陵西北。
在川流不息的直道上,有三人正随着人流向前攒动。只是和其他人不同,这三人并不是去甘陵而是打算过大河去往青州济南的历城一带。
虽然泰山军目前只占了平原在大河以北的县域,并没有和青州一方的诸侯们发生进一步的战争。但在这种紧张氛围中,还敢交通到青州,显然并不是一般人。
而确实也是如此,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结束守孝的卢毓、郑益以及刘德然三人。
本来按照父亲的遗命,卢毓是打算将亡父卢植安葬在军都山的,但代地的换乱到底还是影响到了这一切。
原先代地胡人的局势本就诡谲,又在卢植的一番操作下,直接被点爆了。在卢毓守孝的三个月,整个代地乱作一团。
鲜卑人杀乌桓人,匈奴人杀鲜卑人,然后所有人都一起杀匈奴人。所以,很快军都山的小安定就在这个换乱的时局下被打破了。
在几次拒绝胡人酋帅使者的招纳后,卢毓三人终于还是决定提前结束孝期,迁移到他地。
本来卢毓他们还能回涿郡老家,但很快就传来老家的田亩、宅邸、族人都被切割了,三人回去也没有地方容身。
就在这个时候,从徐州来了一封书信,寄信者是郑益的父亲,大名鼎鼎的关东名儒郑玄。
郑玄从徐州让人带信给三人,称他已在徐州站稳脚跟,让三人可择机南下徐州与他汇合。
郑益自然是要回去的,而卢毓和刘德然又都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于是也决定一并去徐州寻找机会。
从幽州到徐州最近的道路是从济北国一带穿过大河,然后沿着泰山西麓的道路,穿过尼蒙通道就行了。
但可惜,这一段道路都是要经过泰山军的地界,三人都不愿意冒这个险。
而不走这条路,那就只能从平原郡过大河,然后穿行青州下徐州了。这条道路也不好,那就是诸侯四起,盗贼蜂拥,一不小心就被人劫掠杀了。
所以三人决定先去历城,然后和济南相曹操借一队兵,护送三人南下。
无论是卢毓还是郑益,其父辈皆与曹操为友,甚至连刘德然的族弟刘备,之前也与曹操有过一段情谊。
所以三人打算后就决定走青州去徐州。
从本年底的春四月开始,三人收拾妥当开始从幽北出发,然后一直到现在,三人竟然还留在冀州一带,这个速度简直是慢到不可思议。
其实,这是卢毓的意思。他们三人很清楚,以后就要面对泰山军的威胁了,为了多了解这个敌人,三人决定在冀州一带多走访走访,看看如今的河北的真实情况。
而现在,三人终于走到了甘陵一带,准备过河了。这趟走访也将要告一段路了。
但很显然,无论是卢毓还是郑益,又或是刘德然,三人皆非常沉默,他们完全没有那种逃出升天的喜悦。
为何?
因为这段时间,从幽州到冀州,三人走访过数十里社,都从这些里社的变化中看到了泰山军在基层权力的渗透和扩张。
而这一权力的渗透,又使得整个地方里社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用卢毓自己的话来说:
“沿路所见,各里社编户齐民,分田生产,仿若昔日秦法。”
卢毓三人当然没见过昔日的秦法,但在看到如今河北的情况后,皆感叹昔日六国纷争时,关中的秦国也就是如此了吧。
在此世,纯粹的秦法时间并没有多长,大概在前汉之后就已经“不合时宜”了。等到了本朝,历代都是和豪强共治天下。
这表现地方上是,州郡举豪右为重职,在乡社则放权给地方三老。
换言之,汉室的权力从未在地方基层上扎根。
而卢毓三人看到的是什么?
他们在地方的乡社上看到各种形形色色的组织,如代表行政的乡公所,有军事组织的护田队。还有各种不知道名目的组织,如农会、青会、妇会、少年会等。
而乡社里几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参加多个组织,融入到这个权力体系里。
卢毓三人只是单纯以局外人的身份就能感受到这份权力大网,更别说那些黔首们了。这些人都在无形中被这大网所包裹着,不自觉的就成了泰山军体系的一份子。
三人中,卢毓受到的教育最为全面,不仅是文化修养高深,还在地方上具体行政过,所以他是三人中感触最深者。
当郑益还在感叹泰山军对地方的掌控之深的时候,卢毓却对这种掌控感到恐惧。
因为他很明白,本朝不想学秦汉之体制吗?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卢毓会很负责的讲,非常想,但他们做不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