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少年皇帝壮志心-《狗官》
第(2/3)页
何况,法国人已经越过边境,把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虽刘永福和朝廷有着政治分歧,可他怎么说也是个堂堂的中国人,在这种时候他怎么能独善其身,袖手旁观呢?
刘永福在保胜驻扎多年,手下兵马已有近三千之众,接到安南王的求救信后,他迅速出兵,迎安南王入山,并利用着山林地利之便,设下埋伏,给了法**队迎头痛击。
一战之下,破敌数千,斩敌首上百,大大灭了法军地威风。
法国统帅尼格里得到战败地报告后,先是大吃一惊,还以为是中**队插手其中,连忙招回前锋打听战况究竟。
当得知他们遇上的军队并非是中国正规军队,而是前些年战败后逃入山林地叛乱军后,尼格里心中顿时大定,立即下令全军出击,企图一战打败黑旗军,活捉安南王和刘永福。
刘永福虽然骁勇善战,可他的黑旗军装备却远远比不上法**队。
靠着山林便利打了几仗后,难免有些支持不下去,刚缓过一口气的安南王觉得大势依旧不妙,连忙又派人入中国境内,火速向中国政府求助。
当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安南的战事依旧在继续之中,军机处得到此报不敢专断,连夜就把奏折送到了同治手中。
这是同治亲政以来所面对的第一件军国大事,安南虽不是中国领土,可却是世代称臣的藩属。
作为周边共主,无论是否出兵,中国必须要做个姿态出来,这既关系到中国在藩属中的尊严和地位,也关系到整个朝廷的体面和皇帝的权威。
同治细细看完这份奏折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打算立即出兵。 协助安南王打退法国人,让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跳梁小丑好好知道他这个皇帝的厉害。
何况,现在战火已经烧到了边境,广西提督冯子才在同一时刻也送上奏折,言道法军已有逼近镇南关地迹象,让朝廷立即做好战争准备,以免给对手打个措手不及。
在这种情况下,同治极力赞成出兵的。 这位少年皇帝可不甘心做一个庸碌的太平君主,他一直想在朝堂之中大显身手,再现祖宗时候的盛世雄风。
不过,此事毕竟干系太大,其有三个国家,四方势力搀杂在中,同治又是刚亲政不久,在朝中的威信还不够。 尚不能做到一言九鼎,乾坤决断的地步。
所以,他第二日朝会上当场把此事提交朝议,让众臣王公一起决定。
“皇上,安南乃是我大清藩属。 藩属有难,我大清当立即出兵!以安各国之心。 如若不然,坐视安南落入法夷之手,会让天下向我大清之国心寒啊!”
倭仁讲究理学。 可也是一个典型的大国主义者,在这种事上最看重的就是国家地尊严和各属国的想法,当同治刚开口让他们说说对此事观点时,他第一个就表明拉立场。
“倭大人此言差亦!”户部尚书翁同龢立即出言反对,他的理由是:“安南虽是藩属,却擅自收容刘永福之类的逆贼流寇。
而且安南王未先向朝廷求救,反而先求助于刘永福,这本就是有过错在先。 只此一点。
朝廷就有理由不出兵,还能顺手让法国人好好教训安南王一下,如果能借法国人之手灭掉刘永福,除去心头大患,更对朝廷有百利而无一害。 ”
“一旦安南灭国,法夷顺势北上,这又如何?”左宗棠立即反驳,表示不同意翁同龢的看法。
翁同龢胸有成竹地笑道:“这有何难?冯子才等人不正在镇南关么?法人不战就罢。 如战定不会让他们讨得好去!况且。 依我来看,法人此战意不在我大清而在安南。
我们乐得静观其变,有何不可?”
翁同龢的理由听上去有些道理,朝中许多人连连点头,觉得能不打仗最好还是别打仗的好。
国家经历了多年战乱,好不容易才迎来现在的太平日子,眼下是休养生息地时机,一旦和法国开战定会使得刚充裕起来的国库一扫而空,弄不好战败的话,还有可能落个割地赔款的下场。
同治可没想到这些,听了后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可他琢磨了一下,决定还是以战为上。
第(2/3)页